-
日系车安全性真的很差吗(日系车真的是皮薄不安全吗)
作者: Zbk7655 发布: 2025-09-20 分类:今日信息 阅读: 14次 查看评论
日系车真的皮薄车轻不安全吗它的缺点多吗
日系车与其他几大车系相比,同级别中多数车型的车皮确实要薄一些,因为一辆车从外面看起来基本上都是车皮,所以薄了以后会给人一种不结实的感觉,就好比一个纸箱和一个铁箱放在一起,明显会感觉到纸箱不够结实,可由于汽车的结构远比从外面看起来复杂的多,所以安全并不能简单的通过车皮厚薄来决定。
其实“车皮”对于一辆车来说属于覆盖件,主要是用来造型和降低风阻系数,当然还得起到防风的作用,车皮薄感觉不安全是因为看起来整车的强度不够,而决定一辆车整体强度的是车架,也并不是整体强度越高就越好,必须得有一定的缓冲。
因为在撞击过程中没有缓冲的话能量会直接传入车内,从而作用到人身上的就会更多,所以车架的设计和高强度材料的使用才是关键,既要保证部分的强度又得有着相应的缓冲,而车皮就算厚个一两毫米也起不到什么太好的作用。
以上只是在分析被动安全方面,除了车架以外被动安全配置也很重要,最常见的就是安全气囊,一辆车的安全性如何还得看主动安全,也就是尽量避免碰撞、失控等情况的发生,比如ESP、主动刹车等配置,关键时候能够避开撞击比再结实的车身都重要,相信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从相关的测试来看,日系车的车架强度和缓冲都不算差的,所以取得的成绩相对也比较优秀,至于主动安全主要看配置,与车皮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日系车皮薄就不安全的说法是并不准确的。
综上所述,一辆车的安全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车皮的厚薄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研究这个的时间还不如多去看看安全方面的配置,当然薄了倒是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看一辆车安全性怎么样得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并不能单单通过车皮根据感觉来得出结论,这个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
日系车辆总给我们一种皮薄车轻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将日系车低油耗的主要原因归功于车轻,但是日系车安全系数真的低吗?,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一个现象,日系车辆尽管钢材用的相对少些,但是在车辆的防碰撞安全星级测试中,日系车测试的结果又往往让人出乎意料。这是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日系车在钢材的使用上精打细算,但是汽车的车身强度和安全系数除了通过增加钢材的使用量来加强外。还可以通过对车辆科学的设计,提高钢材的制造工艺,改变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等方面后天的提升,而日系车辆恰恰走的是后面这样的一个设计思路。所以,日系车尽管在钢材使用上比较算计,但是在安全上还是可以信任的。
另外车辆的安全系数还可以通过对车辆操控系统和底盘悬挂的调教,电子辅助设备的使用以及气流风阻的利用等多方面来实现的。钢材使用的多少只是汽车防碰撞强度的一部分。
都说德系车辆安全系数高,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其实同级别的车,日系和德系车辆的自重相差并不大。但是不注重操控的日系汽车在驾驶时往往给人发飘的感觉。这也让我们误认为日系车皮薄车轻不安全。要知道,没有不安全的车,只有不安全的人。
日系车真的是皮薄不安全吗
在很多朋友的思维中,日系车在安全性上是短板,就像惯性思维一样,日系车又薄又轻,这样省油却不安全;但这只是一种找不到源头的说法。其实日系车的皮肤并不薄(皮肤厚度是有范围标准的,几大车都是又薄又厚),而且车也不轻(至少没有同级别的欧洲车轻),安全性还不错,肯定不省油(混动除外)!
其实说日系车省油又轻又不安全是不靠谱的。其实日系车并不省油,至少没有同级别的欧洲车省油(纯燃油车,几大车挤发动机效率几乎一样,那么为什么日系车更省油,当然混动除外);当然,日系车并不轻,日系车轻的说法不知何故就产生了。至少和欧洲车和同级别的日系车相比,并不算轻,甚至很多日系车都比欧洲同级别车重!比如2.5l的凯美瑞比2.0t的迈腾重5公斤,1.2t的卡罗拉比朗逸重50公斤!
当然,日系车比同级别的日系车重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欧洲车比同级别的日系车更重。所以在重量上,日系车和同级欧系车都处于一斤半到八两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日系车比欧系车(同级)轻,所以希望日系车轻这种不靠谱的说法应该停止!其次,无论是我们国内的测试n-ncap、美国的iihs,甚至是我们最新的评估机构中国保险研究院,这些汽车安全评估机构的碰撞数据都无法证明日系车的安全性不如欧洲同级别车。相反,日系车的碰撞分数屡得高分;其实不仅卡罗拉打不到自行车,宝马的前保险杠也打不到(上下图是自我对比,几大车的前保险杠都打不到)!
车子的重量与安全没有本质联系其实我国汽车的普及周期还很短,所以很多朋友还是不能理性看待现象(绝大多数现象并不能代表本质,比如被大货车撞解体的日系车不能代表不安全,因为同级别的德系车也会被同一个大货车撞解体,安全永远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的角度上);以前我们有一个比较传统的认知,就是堆得越厚越重,说明越好,俗称瓷器。这种认知在过去材料科学和结构设计还不成熟的时候还是可以建立的,但是现在随着各种新材料和高强度结构设计的出现,桩=安全的概念已经被抛弃了!
这也是几十年前没有前轮驱动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前轮驱动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但是设计与前置发动机相匹配的小体积变速器,却受限于缺乏足够强度的材料。如上图所示,横向传动的体积太小,所以今天造出来并不难,因为现在有足够的高强度材料,但是没有六七十年代这样的高强度材料,自然不可能造出小体积的横向传动,没有小体积的传动也不可能改进前驱动。材料堆积的强度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和重量,所以在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只有后轮驱动!
其实这是物质进步导致的减重、减容的过程,所以轻不代表坏,重在好真的是一种不靠谱的传统思维。关键是实力。既然强度能达标,那就一定要尽量轻。既然强度符合标准,重量和安全有什么关系?况且日系车也不轻,所以说日系车轻不安全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可能只是营销领域的一个游戏,就是德国人烧油修不好,人家反过来自然说你的车轻不安全,没完没了)。汽车安全的关键是车内乘员在碰撞后是否存活,而不是关注汽车受损的严重程度(车辆受损是保险公司的研究)。因此,在美国和欧盟销售的汽车受到保险公司的干涉,被要求安装后防撞钢梁。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而是为了减少汽车损坏的赔偿金额,并且补充一点,日本汽车公司在日本销售的大部分车型都没有后防撞钢梁。
不要在意皮薄、皮厚,关键看结构强度不可否认,日系车车身皮肤内部填充不良导致隔音严重不足,但最直观的感受是日系车皮肤薄,手指可以按压,对吗?这就是日系车皮薄的由来。比如德系车的车门不能压。原因是里面有很多填充物。(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打开不能压的德系车车门,去掉填充物,就可以压了。简单吗?),但是皮肤的厚度对安全性有什么影响呢?关键在于车身的结构强度。只要车身的强度足够,就能保证碰撞后的安全性,无论皮肤有多薄或多厚,即使没有皮肤。就像下图的车,连皮都没有(更别说厚度了),在沙漠里飞来飞去不安全吗?
当然是安全的,因为结构强度足够,而且日系车在车身结构强度方面也不差,至少不比同级别的欧系车差。所以日系车的轻、薄、不安全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偏见,很难因为习惯而消失;日本球迷和德国球迷之间不断的博弈,就是无法欣赏对手的长处。当然,这不是一场对抗知识的游戏,因为背后有市场竞争,市场上必然有利益和价值。但由于价值、客观、理性的存在,很难占据制高点。所以日系车戴着轻便又不安全的帽子,而德系车(欧系车)成了小毛病多、修不好的车型,最可爱的其实是消费者。
百万购车补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相关日志:
- 2025-10-04 比亚迪s6改装床车 适合床车的中大型suv车型推荐
- 2025-10-04 比亚迪l3报废值多少钱,14年比亚迪l3二手值多少钱
- 2025-10-04 比亚迪g3新车多少钱一辆,新车比亚迪g3多少钱
- 2025-10-03 比亚迪30万左右的车型?三款适合家用的中大型SUV
- 2025-10-03 梅赛德斯奔驰越野车型价格表 奔驰所有车型的价目表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